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00个中国人的金融的逻辑
辑一:“养儿防老”道德吗?
 
陈志武观点:

 

儒家的这种刚性体系过于偏重父母、兄长作为“投资者”的权利(甚至权力),压制子女、压制年幼者的权利。在这样一种隐性金融交易安排下,“养子防老”等于把子女当成了经济工具,家庭的建立、养子等等,都过多受利益驱使,使利益和感情无法分离。其结果只能是淡化家庭的情感功能,侵蚀亲情间的情感氛围。 (选自《金融的逻辑》序言)

在儒家“孝道”体系下,人更多是作为投资、保险、信贷交易的载体存在,人首先是经济工具,而人性价值、个人权利和个人自由被牺牲太多。一个人可以因为“不孝”而处死,等于说人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金融交易的载体,就是他的金融工具作用,就是体现“养子防老”,不承认超越金融交易载体的人权。 (选自《金融的逻辑》序言)

“养子防老”,亲戚间“礼尚往来”,生老病死时的相互帮助,这些都是保险、养老、信贷、投资等的具体实现形式,“血浓于水”的信念是用以强化这种体系的信用基础的文化价值。(选自《金融的逻辑》第二章)

网友评论:

001/ 责任是个屁,爱才是正经事

 

陈志武的《金融的逻辑》一书,从经济的角度切入探讨文化制度形成的背后因素,阐释金融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意义。虽然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还有质疑,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它给我带来的醍醐灌顶。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说:发展就是使个人更自由。本书提到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人类的制度性文化总在随着生产力和金融市场而演变,其整体方向是个人自由空间的最大化,发展就是使个人自由。最初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时,为了抵御灾害和野兽的侵害,人们迫不得已接受氏族公社的公有制(一万多年后,有些地区倒退回这种原始公有制,只不过那时候叫人民公社),牺牲个人和家庭的自由。一旦农业使人的独立生存能力稍微提高,人们的基本生活单元就从氏族公社缩小到宗族、家庭,人们连成紧密的家庭关系来规避未来的风险和大额开支,在中国,生儿育女是为了“养儿防老”,帮助宗族是为了将来族亲也同样能够帮助自己,本质上来讲儿子和族亲是活的金融保险,孝道和信义则是契约,保证未来的保险能够兑换。这种关系的捆绑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心里,那么当时的法律会有连坐、诛九族等惩罚也就不奇怪了。到了工业社会,生产能力远远超过人的温饱需要,金融市场的发展又将经济互助交易功能从家庭中剥离出来,宗族缩小到离个人更近的“家”,进而个人又从家庭的经济制约中得以解放,给他以最大自由追求自己精神世界的最高境界,是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解放了个人。

这让我又想到了责任这个概念,究竟什么是责任,它从何而来?如果我们每个成年人都有手有脚,心智健全,为什么会要求他人为自己负责?如果家人、爱人、朋友之间有爱的话,为对方做的事应该皆出于自愿吧,如果是迫于压力的话,还谈什么感情呢?以抚养子女为例:一户只是尽到基本的责任,保证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受教育权,其他不管不问;另一户则出于父爱母爱,不仅提供基础条件,还呕心沥血身体力行。请问在这场责任与爱的PK当中是哪方胜出呢?当然,我彻底的质疑责任这个概念是由于它的外延被人为的扩大了,但这不是彻底的否定它,责任到底有没有?有!这里有个前提:在发生交易的时候。商家有责任,因为消费者付给他钱;政府有责任,因为它花纳税人的钱。如果你要强调父子间的责任、夫妻间的责任,对不起,你们之间谈的不是感情,是交易。(原文:http://www.philoco.org/discard-responsibility-keep-love

     002/“养儿防老”论中国很难消亡
  陈志武先生提出“养儿防老”不道德论,笔者嗤之以鼻,理由是充分的。因为从国家和民间的层面上,会引起思想紊乱。事实上从“养儿防老”到“望子成龙”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处世哲学。儒家学说虽然不是一部完整的宗教,但是它包含基本的东西,核心是修身齐家平天下,它称为“儒教”和“孔教”,五四时期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现今,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受到世界的认同。历史真是开了一个大玩笑,这不是偶然的,孔子学说虽有不足,但有生命力,因此肯定是打不到的,这是中国文化精髓之一。 
“养儿防老”,实际上与儒教是不能割裂开来的,家就是国,国就是家,不是吗?戏曲和古装电视剧反复阐述了这个道理,你不可能置身事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句话从横向和平行的角度上来分析,是处理人际关系,减少矛盾的良药。但“养儿防老”是另一种层次和空间,从“培养革命接班人”,家庭血脉相连,家族企业传代接班和血浓于水的联想上,这应是一句至理名言。 

不可否认,从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门户,推动社会进步,实现西方个人价值观以及美国梦上,有较多成功经验可资借鉴,故不失积极意义。当然,在中国人的眼里,个人主义往往与个人英雄主义联系起来,它与集体英雄主义是不同的。在NBA和世界足球联赛的比赛胜负上,球星是独特的,但集体力量不容忽视,对此,专业工作者是有共识的。 

放弃“养儿防老”的前提应当是,必须要有经济政治基础,即当上农场主和企业家才行,而不是打工仔,农民工,工薪阶层和蓝领工人。否则独木难支,从纵向和兼容并包上,大多数人群,还是需要“养儿防老”的。 

中国并不富裕的父母们含辛茹苦培养出一二名大学生,或为拯救儿女的生命不惜倾家荡产,可见中国人的善良之心有多深重,他们在抗争,在投资未来,你能说他们不对,不道德吗? 

“养儿防老”论的根深蒂固,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不被湮没,强大凝聚力的长存不无关系。而西方盛行的那种放任个人主义,损人利己,为富不仁和只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价值观总是处处碰壁,隐含着巨大的危机,最近的力拓案就是一个明证。

总之,“养儿防老”论,是道不尽说不清的悖论,现有人的智慧是解决不了的。

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目前西方物质文明比东方发达并不必然意味着他们的精神文明就先进,东方的物质生产暂时贫乏也并不必然意味着我们的精神文明就落后。会不会今后的东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先进呢?回答是肯定的。

中国文化是在儒、释、道诸家学说和现代文明的碰撞中,通过不断磨合和吸收中发展起来的,形成了“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这个格局。故经济越发展,中国式文化更会根深叶茂。

陈志武先生从经济和感情二方面探讨此问题,也揭示了一些事实和数据。同时,社会万象中,由病趋贫,由贫致病,“养儿”和“防老”成了一对命运共同体,今天只能相互取长补短,因为,现代社会也不能根本消除贫困和收入差距,故“养儿防老”终将继续大行其道。

(原文:http://jcgs8800.blog.163.com/blog/static/126107124200972284151398/

话题:



0

推荐

陈志武

陈志武

149篇文章 9年前更新

华人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曾获得过墨顿·米勒奖学金。湖南茶陵人。他的专业领域为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