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非洲散记之十二:
非洲行收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刚下飞机,回到纽约,这次非洲行结束了。要是问,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大家都说非洲穷,这没错。但是,为什么穷?一些朋友会说是因为西方和其他国家的援助不够。其实,这显然不是,除了天灾人祸的意外事件援助外,其他消费性援助可能更多让人变懒,变成对援助的习惯性依赖。

自我创业、个人责任,还是解决贫困的关键,如果要援助,还是要按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在教育和培养自力上投入。否则,援助有时会帮倒忙。

在南非、纳米比亚,白人和黑人在自我责任、个人创业方面,差别明显很大。白人以家为基础创业的很多,做事也认真;而黑人就很少这样。是什么造成这种差别?

很让我们中国人高兴的是,中国人不缺乏创业原动力,只是以往官方给于的抑制性管制太多,官方帮倒忙对冲了中国人的许多创业能量,让许多创造性时间因此被耗费掉!只要非洲的创业文化不起,个人责任教育不兴起,好心援助效果有限。

从南非到纽约的飞机上,坐我边上的是一位联合国官员,他是乌干达人,1986至1990年驻北京做个乌干达的外交官。我们谈到非洲,谈到为什么非洲人缺乏创业动力、创业精神?他说,部落公有制传统把所有个人创业的动力都抹掉了,如果创业成功大家集体分享,但失败的后果一个人承担,谁还愿意做?

他说,在他们乌干达,个人的一半以上都属于部落的,部落里不管血缘远近,都是同样的兄弟姐妹,同等地分享果实!这听起来好,问题是,这样一来,除了由国家兴办经营企业外,就很难有个人创办的大企业了。(3月20日记)

我想,游牧部落文化非常不利于培养个人责任,不利于培养全盘组织力,因为游牧生活使他们没有长久产权的概念,没有长久恒定的产权,就没有全盘考虑今天的所作所为的长久后果的习惯,这样以来,负责任的长久全盘考虑不会是思考的常态。

换言之,恒定的产权是培养个人责任、培养责任心、培养全局思维的基础,而游牧民族最缺的就是恒定的产权。(3月22日记)

 

中国人需反省自己对非洲的认识

有意思的是,我们在南非的行程主要由一位白人朋友安排,而纳米比亚的行程全部由一位黑人朋友安排,结果,在南非听到的几乎完全是非洲白人的视角,与西方商业和一般文化没太大差别,而在纳米比亚才具体感受到黑人的视角,尤其他们对西方过去几百年的所作的憎恨,那种憎恨尤其在50岁以上人中间更明显。

这种反差很值得思考。对中国而言,非洲黑人跟中国在文化传统和视角上接近,而非洲白人对中国更多是怀疑、不信任。这些既是中国在非洲的机会,又是挑战。或许,我们中国人必须先反省自己对非洲的认识和态度。

再补充一点,上次谈到奥巴马派要员任驻南非大使,中国在怎样做呢?目前中国驻非洲的大使中,好多位是中国以前驻美国不同领事馆的总领事,也就是,有过多年跟美国打交道经验的外交官,这是什么意思呢?我的理解是,中国驻非洲大使的重点任务之一,还是围绕着美国。由此也能看出中国和美国在非洲的意图。(3月21日记)

对于非洲,一个很容易,也经常提到的问题是:如果西方人没有从17世纪陆续殖民非洲,没有在20世纪援助非洲,他们是否会过得更好?我知道历史难以假设,但是,也不能因为难以假设,所以就根本不去做假设思考。同样地,如果没有鸦片战争后的外国通商,上海、香港会比今天更好吗?(3月22日记)

陈志武作品:

《金融的逻辑》在当当网  卓越网 有售

《24堂财富课》在当当网卓越网  有售

《陈志武说中国经济》在当当网 卓越网 有售

话题:



0

推荐

陈志武

陈志武

149篇文章 9年前更新

华人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曾获得过墨顿·米勒奖学金。湖南茶陵人。他的专业领域为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