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不会借钱的政府不是好政府
作者:iDavd
2010年4月6日发表于豆瓣网
 
    清明小长假哪儿都没去,首都三日游,唯一的收获是不小心把陈志武所著的《金融的逻辑》一书给看完了。

这本书的名字虽然听起来有点抽象,但里面讲的东西倒是不太难懂。以我的浅显理解,这本书大概的意思是,只有会花钱的人才会赚钱,一个人不仅要花自己的钱,而且要花别人的钱;不仅要花现在的钱,而且要花未来的钱。

简言之,一个不会借钱的政府不是好政府,一个不会借钱的公民也不是好公民。那么,如何借钱呢?答案是发展金融市场,借助金融工具。

先说政府。陈志武认为,负债累累的政府是一个权力难以扩张的政府,因为负债后,一方面政府就得面对债券市场,另一方面就得征税,就得面对纳税人。或许,负债、债券市场、征税、纳税人,这都是民主宪政的砖瓦。金融不只是能帮助一个国家平摊一时的支付压力,还能促进制度的良性发展。

书中举了美国和中国的例子。今天的美国虽然负债全球第一却是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立国之初就是靠负债幸存下来,这应该跟中国各朝代的经历正好相反(中国历朝之初国库满满,但之后每况愈下,到最后财政危机终结朝代;而美国立国之初就负债累累,之后不断利用债券市场透支未来,而且还透支越来越多,可是其国力却越来越强)。

再来说个人。陈志武认为,在中国文化中,借钱总是件很负面的事,透支、负债、欠钱等等是一些贬义词。或许正因为此,证券类金融市场在我们的历史上没有机会发展,一直受到抑制,金融学更是不能走上正堂。

书中称,虽然住房按揭贷款已将劳动者的部分未来收入资本化,但那只是一小部分,2.2万亿的住房按揭贷款只是中国GDP的11%,而美国的13万亿美元按揭贷款是其GDP的100%,所以中国的个人收入资本化空间还很巨大。

同时,其他消费信贷还在起步阶段,汽车信贷、信用卡借贷、学生信贷等都可看成是将个人未来收入流提前资本化的金融契约,但目前的消费信贷规模还只是2千多亿元,是中国GDP的1%,相比之下,美国消费信贷为3.5万亿美元,是美国GDP的30%。

陈志武说,因为证券金融不发达,我们中国人赚到钱后,恨不得每一分钱都存下来。我们总认为这是中国人勤俭节约的美德。但这个美德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美”。过分地强调勤俭节约,不能让我们的资本和证券市场得到发展,而且还会带来很多其它后果。

当然了,也不是说借了钱就行,更重要的问题还在于会不会花钱。

陈志武在书中提出,中国一方面应该减税,至少应该控制税负的增长,藏富于民,并同时进一步让政府退出经济,让市场真正发挥作用,提高民间创业与投资的回报;另一方面可继续依靠国债促进发展。但是,这两方面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就是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先行,否则财政赤字和国债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小,靠赤字发展就没有希望。

看了这本书,我的感受是,陈志武所言是有道理的,但在中国恐怕很难实行得起来。

就政府而言,如果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推进的话,即便政府敢于借钱和花钱,这些钱也肯定不会被高效率地花掉。何况中央政府不是已经很有钱了吗?不是在发愁巨额的外汇储备怎么用吗?地方政府不是也在依靠地方融资平台筹钱吗?但中央投资和地方投资的使用效率显然堪忧。

就个人而言,抛开儒家的传统文化不谈,中国人也很难大胆地消费,尤其是借贷消费。一个是没钱,虽然中国经济发展了,但基本上国富民穷,个人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GDP的增长速度,没钱何谈消费?另一个是缺乏保障,在房价飞涨、医疗教育养老等保障跟不上的情况下,谁都想多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或者说中国人倾向于多储蓄而不消费其实是无奈之举。

 
《金融的逻辑》2009年图书奖一览

陈志武作品:

《金融的逻辑》在当当网卓越网有售

《24堂财富课》在当当网卓越网有售

《陈志武说中国经济》在当当网卓越网有售

话题:



0

推荐

陈志武

陈志武

149篇文章 9年前更新

华人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曾获得过墨顿·米勒奖学金。湖南茶陵人。他的专业领域为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