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过去的2009年,有一件事搅动着中国的经济格局,那就是“国进民退”。不管官方怎么利用“数据”一再地否认存在这一现象,国进民退都已然成为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真切感知和深度忧虑。由此,在过去的2009年,质疑和批评国进民退现象的文章,也是此起彼伏,铺天盖地。借2010年的全国两会之际,我们邀请了陈志武教授,跳出国进民退的内部经济逻辑,来谈谈它可能的外部非经济后果。

时代周报:如果国进民退的格局形成,那么这样下去的非经济后果是什么?如今适逢全国“两会”,您希望代表们提出什么样的遏制国进民退趋势的对策?

陈志武:最严重的非经济后果是破坏政府权力跟民间权利间的平衡点,让权力掌握更多可以任意支配的财富资源,继而使权力毫无顾忌地扩张;与此同时,这必然意味着,民间老百姓伸张自己权利的经济基础会越来越弱,迫使权利退让、萎缩。在国富即政府富但民众的生活却没国家上升快的情况下,老百姓只会被迫更加依赖政府才能生存,只好更加有求于政府才能过日子,民间的权利就更没有经济底气。国进民退从本质上是强化国富但弱化国民收入的局面,难以保证宪政法治所必要的民间经济基础。这些年,随着政府收入、政府财富的快速增长,地方政府的各权力部门明显更加傲慢。

最好是将剩下的国有资产、国企股权都注入一些“国民权益基金”,这样,要求各国企每年将利润分红,都分配给国民权益基金的股东即全国公民。这样做一方面能减少国进民退的资本支持,因为在目前的国企制度下,国企利润不需要分红,而是变成了国进民退的具体资本。另一方面让老百姓直接分享到国企的利润和资产升值,把中国经济增长的财富效应更多地还给老百姓,增加国民的财产性收入,改善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

话题:



0

推荐

陈志武

陈志武

149篇文章 9年前更新

华人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曾获得过墨顿·米勒奖学金。湖南茶陵人。他的专业领域为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