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导读 
/庐江县地税局许成根:利用金融手段,实现阳光财富

/网易博主SunnyのS:国穷民富的愿望真的可以通过金融这个手段就能够实现么?

010

发言人:庐江县地税局许成根

观  点:利用金融手段,实现阳光财富

现  场:安徽省地方税务局官网

时  间:2010-08-19
 
从中专时期的百元存折,到近几年的基金试水、房贷消费,对金融有点零碎简单、断断续续的印象。近日,读过华人经济学家陈志武的著作《金融的逻辑》,对与我们工作和生活紧密相连、休戚相关的金融,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追溯财富基因,解读资本密码;剖析金融危机,还原金融逻辑,是《金融的逻辑》核心内容。 陈志武先生以浅显的笔墨、通俗的语言,深入地解读了金融的深刻内涵,为什么中国的钱这么多,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反不安,为什么“养儿防老”不道德,为什么政府有钱不如民间富有,为什么说西方的兴起主要靠制度而不是掠夺,为什么发展金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等等。以一种高瞻远瞩的超脱、纵古论今的大气,破陈见、砭时弊、清迷局。为后危机时代,国家金融改革发展剖析了时势、指明了方向、探寻了路径。为个人了解金融知识、参与金融活动、利用金融手段,实现财富增值、提升生活品质,敞开了心扉、提供了参考、找准了抓手。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改革呈现加速发展之势,从股票到基金、期货,从信用卡到房贷、车贷,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股指期货、中小板开盘、地方政府发债等一系列举措相继出台,金融创新步伐加快,金融监管力度加大,既表明了国家发展金融、稳定市场的信心和决心,也反映了金融支撑与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显。在当前股票市场走过低谷、逐步回暖之际,这些创新举措必须将有力地推动金融市场回暖向好,推进创新创业财富的价值换算,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业激情和进取精神,有效验证“发展金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地税部门承载着集聚财源、服务发展、调节分配等诸多职能,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在发挥税收职能的同时,必须深入研究国家金融调控政策,把税收杠杆融入到支持发展的洪流之中,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形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的整体合力。既要执行好农村金融减税政策,鼓励金融企业增加创业贷款和农户小额贷款投放,引导保险企业主动参与“三农”保险,凝聚起支持创业、建设农村的金融支持力量,还要准确把握“政府有钱不如民间富有”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用足用活税费减免缓降政策,最大限度地帮助和引导纳税人对接宏观取向、降低税费负担,让党和国家的惠民“阳光”普照大地,真正实现创业者奋进、创新者成功、投资商增富、工薪族安居乐业。

作为一名税务人员,既是国家公职人员、又是行政执法人员,一言一行受到法律条框的限制和约束,受到《廉政准则》的监督和制约,必须坚守依法治税、廉洁从税的生命底线。如何在乐享生活幸福和坚守廉洁底线中寻求平衡和支点,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肯定是不行的,在法律准许的框架内,金融理财可能是实现财富增值、减轻生活压力的有效选择。因此,我们要学点金融知识、了解金融产品,深入研究不动产、股票、基金、保险、储蓄等不同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风险系数和变现能力,结合个人理财素养和抗风险能力,将家庭结余和财富积累,分类投资不同的理财产品,既可选择基金定投等“省心式”操作,也可在看好大势、把控风险中选择“以租养贷”、“股市长线”,在把握市场机遇、踩准经济节奏中,实现财富自然增值。这样的阳光财富,既不违背廉洁奉公的执业要求,也实现了个人生活品质有效提升,还能体验个人创富成功的喜悦感和幸福感。

 
011
发言人:博主SunnyS
观  点:国穷民富的愿望真的可以通过金融这个手段就能够实现么?
时  间:2010-03-07
读《金融的逻辑》是一个从茫然到困惑再到质疑的过程。作为金融知识贫瘠的门外汉,我对于陈志武先生深入浅出的理论分析感到深深的佩服和极大的认同。这本书作为一部普及性读物,以娱乐大众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在介绍金融知识的同时,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由史论今,让我不得不折服于他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

然而,作为经济学界的权威,陈志武先生的观点不可谓不新颖,不可谓不大胆,不仅在经济学领域,还从法学、社会学、伦理、文化等诸多方面,对我国现有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在阅读得畅快淋漓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个人的诸多思考,由于个人的经历尚浅,知识的匮乏,也对其个中观点感到难以认同和理解。

茫然

金融的逻辑是什么,书中作者指出,价值由未来的收益决定,而不是由过去的成本决定,不存在“固定”的价值,只存在相对的价值。这个看似很有道理的观点,与我们长久以来普遍接受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否存在着矛盾,或是悖离?这本书开篇的观点,就冲击着我固有的认识概念,让我不由得对于经济,确切地说是金融这个领域产生了些许恐惧,甚至有些无所适从了起来。

在展开具体的论述之前,作者抛砖引玉地提出了“国穷民富”的思想,并列举了大量的史实证明只有国穷民富才能真正实现法治、民主和社会的平等。那么,该如何来实现国穷民富?对于一直高喊着建设法治社会的法学生而言,法律究竟应该通过怎样的途径来为国民创造财富,我们的研究方向应当何去何从,我们的着眼点又该始于何处呢?

当然,作者的初衷自然不会考虑法律对市场的影响,他进一步提出的,是发展我国金融债券市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似乎为我们创造国穷民富的社会形态指出了一种有效的方式和途径。然而,金融市场本身的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该如何控制金融交易所带来的风险,保证资源的有效配置,真正让百姓获利呢?单纯依靠法律的监管能够起到预期的作用么?即便可以,又该如何实现呢?

于是,我茫然了。似乎一系列地问题,一下子涌上了头脑之中,纷繁交杂在一起,难以理出头绪。

困惑

以我个人的理解,金融,顾名思义,金就是指资产,融就是融通,金融无非就是资产跨越时空的一种交换形式。人类为什么要金融市场,金融交易是否创造价值,对社会究竟有无贡献?这个问题不仅仅涉及经济,需要纵观蜿蜒的历史长河,综合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才能作以解答。当然,通过诸多的史实和例证,作者给予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金融的确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或缺的产物,金融交易提高了资产的效能,促进了市场的自由化程度,毋庸置疑地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然而,以美国为典型的范例,在其政府负债累累,经济面对巨大困难的时候,发行债券作为一种融资手段,使其平安地度过了危难,用未来的收益来解决当前的困难,不可不称之为一项伟大的创举。国债作为全世界以及普遍采取的一种金融手段,对国家的确是有利的选择。面对如此庞大的政府开支,不加重人民的税收负担,用国债的方式去花别国的钱,花手中有空闲资产的人的钱,用这些未来才能创造出的经济价值,发展现时经济,创造更大的收益和价值,当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深受千百年小农思想的影响擅于自给自足的普通百姓而言,用未来预期的并不稳定的收入来满足现在的需求,会不会存在入不敷出的风险?仅仅基于对市场或是对政府的信赖,是否真的可以放心地花未来的钱来满足现在?诚然,金融交易的高杠杆性和放大效用,的确是会创造出更大的收益,也可能实现资源更加有效的配置。然而,金融市场的操纵性、技术性、风险性,也不得不使我们在具备充足的把握之前,只得望而却步,望洋兴叹。

中国的确有很多钱,但这些钱看上去依然离我们很遥远。能够通过金融、债券、股市聚敛资产的是那些代表政府的国有企业,是那些腰缠万贯的富人阶层,金融市场那高高的门槛,又岂是我们这些一穷二白的平头百姓所能攀附,更别提跨越了。那么,所谓的资源配置,不是依然重复着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悲剧么。从07-09年股市的变动,有多少中小股民深陷其中,有多少中小企业濒临破产,而国有企业、支柱产业,在经历了股市、金融危机等一次次考验之后,依然坚挺着。国穷民富的愿望真的可以通过金融这个手段就能够实现么?

质疑

为什么作者要提出国穷民富的观点?按照他的分析和阐述,富足的君主由于对百姓无所依赖,故而就产生了专制,而贫穷的君主通过税收依赖于百姓,从而制约了王权,就促进了民主。国家的民主法治是否真的同政府的负债水平高度相关?国富就一定专制,国穷就一定民主么?我信服于作者所罗列的事实,一时也举不出反例来推翻其观点。虽然,我承认民主和法治的建立应当以市民社会为前提。但是,结合中国国情,在这农村人口仍占人口比例大多数的现状之下,如何能让农民等同于市民,如何能让习惯于服从和稳定的小农意识一撅而起,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懈地去追求和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呢?在现有的国情之下,要让政府依赖于还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广大农民,是否可以称之为无稽之谈呢?

书中,作者也用了大量的篇幅批判了孔孟学说,儒家文化。不得不承认,儒家文化的诸多观点的确不利于创造力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树立。然而,作者将儒家文化倡导的亲情、血缘、仁义、孝道等传统等同于乡村价值体系,将儒家文化的内涵诠释为人格的商品化、财产化,是否过于功利呢?设想千百年前,孔孟时期,连简单的商品经济都不够发达,圣人再具有前瞻性,也不会高瞻远瞩到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来吧。以现有的观念去揣度古人的思想,是否有失客观呢?

在全书的结尾,作者提出了发展金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也仅仅处于初级阶段,与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相比,还欠缺发展金融的有利环境和充分条件。发展金融首先还是要与市场经济水平相适应,不能一蹴而就,揠苗助长。社会资源的确需要重新配置,金融市场也许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然而,正如作者自己指出的,我国的金融市场还由政府控制,金融资源被低效配置,金融市场对民营企业并不开放。那么,单纯地鼓励百姓不把钱存入银行,交给政府,而有没有开放的环境和充分的保障,百姓的钱又该何去何从呢?

综上所述,陈志武先生以其犀利的笔触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阐述了发展金融的治国之道。也让我们正视了金融的积极作用,看到了其巨大的发展前景。然而,正如陈先生在书中提到的,无论是发展金融市场,还是建设法治与民主,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才是决定性的影响因素,如何实现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国民的真正富裕,并非仅仅依靠金融手段就可以实现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仍需要不断地探索和追寻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期冀着这本书能够引发更多的思考和探寻,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启示。

    

陈志武观点/穷政府加公债催生民主法治 

说到底,是应该往国库多存钱,还是不仅把收入都花掉而且要借国债发展,答案取决于长期限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也取决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前者决定公债利息成本的高低,而后者决定政府投资的效率以及回报的高低。由于金融发展也取决于国家制度资本,所以,最终是制度决定了国策模式。(选自《金融的逻辑》第六章)

国富民穷必然迫使老百姓为了生存而求着政府,当饭碗都控制在政府手里,民权与法治会只好让位给权力。由于朝廷富有,在这样的国度里,政府不需要发国债,金融市场当然也没必要发展,这就是中国、印度这样的传统社会的过去。相反,如果是政府穷民间富,政府有求于民间,政府权力只好让位于民间权利。由于在这样的国度里政府不富有,所以,税收不够用时,就必然求助于金融借贷市场,包括债券市场。于是,金融债券市场是民主法治的孪生兄弟,同在近代兴起,彼此相依(选自《金融的逻辑》第七章)

说出你的金融的逻辑
相关博文:
100个中国人的金融的逻辑系列(001-002)
 
话题:



0

推荐

陈志武

陈志武

149篇文章 9年前更新

华人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曾获得过墨顿·米勒奖学金。湖南茶陵人。他的专业领域为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