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导读 
/Walden:金融的逻辑在于取道明势

/孙长清:大社会视野下的金融 

028

发言人:Walden

观  点:金融的逻辑在于取道明势

现  场:豆瓣读书

时  间:2001-07-01 

金融从本义上讲无非就是体现了货币的时间价值,金融技术的改进和产品的更新使得现代生活越来越有效率。它既是财富的代名词,也是制造财富的工具。大学期间学习金融,更多的是从金融产品和金融技术的角度去探寻金融的含义,而忽略从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去思考金融的作用。陈志武教授的《金融的逻辑》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角度,拓宽了理解金融世界的视界。

陈志武教授从金融是什么开始谈起,逐步阐释资本化的逻辑、金融的逻辑、金融危机的逻辑、股市的逻辑以及文化的金融学逻辑。从各个角度剖析金融于社会全局的影响。由于这本书是陈志武教授多年专栏文章的辑录,有不少重复的分析论证,但这并不妨碍他以通俗化的语言告诉大家他所理解的金融的逻辑。与《货币战争》近似于阴谋论的演绎不同,陈教授从金融发展和国家战略的角度指出,金融现代化是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发展市场经济和建立法治社会是保障金融发展的基础。

中国历来讲究的传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治国理想,重农抑商,谈不上金融发展治国的道理。就是到了近代,西方的崛起也是以技术革新为基础的。金融治国这个概念在中国的语境中不免让人疑惑。儒家思想统治中国两千多年,产生了几个盛极一时的朝代,多年来读书人的政治理想都寄托在出现一个明君的身上,期待以德布天下。然而不幸的是,历史却一直在暴乱循环,朝代的崩溃除了外族入侵等因素之外,财政的崩溃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尤其以近代中国为典型。反观西方的发展,以工业革命为起点,同时鼓励商业、发展金融,资本与技术的结合进一步巩固了发展的根基,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文化的繁荣,西方文明全面超越东方文明。尽管不完全同意陈志武教授金融地位至上的观点,因为国家的发展有制度、文化、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金融的作用却远远不可小视。金融扮演是资源分配的角色,任何社会制度下都存在分配的问题,一国的贫富、均衡取决于金融系统在这个制度的下的表现情况。如果金融资源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财富分配会造成极大的不公,社会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如俄罗斯不久前的寡头政治。相反,如果在一个规则公平的社会中,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到社会财富的分配当中,这将激发整个社会巨大的创富热情,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所以,陈志武教授从大社会的角度阐述金融发展的意义,当就是金融的逻辑所在吧。

金融的发展对社会的贡献也不是尽善尽美的,从近现代的历次经济金融危机中可以看到,由于人类的贪婪以及对市场规则的破坏,金融危机将不少国家推向崩溃的边缘。金融危机的逻辑在哪里?从陈志武教授那里可以看到,规则的不完善以及破坏规则的举动,使金融系统本身失去自我调节的能力,人类的贪婪进一步加速了规则体系的失灵。金融的问题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造成沉重的损失。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原因也是众说纷纭,如贪婪、监管的缺失、杠杆的滥用等等,其实归结到一点,那就是部分金融规则缺位和失灵了。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加大了监管力度,修改了信用衍生产品的规则,同时控股了濒于破产的金融企业,事实上是对金融系统规则的修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治的健全让所有人相信规则是公平的,经济就可以实现自我修复,我们有幸见证了这一个过程,次贷危机爆发后的一年多时间,世界被拉入泥淖,世界又开始慢慢复苏,这就是金融的力量。

金融危机的爆发让人们重新思考中国金融的逻辑。一方面,在中国出口受到严重影响的同时,以国家控股的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并没有受到多少冲击。是不是中国的金融体系就优于西方国家呢?不是的。正是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发展落后,监管层更是设置了资本管制等防火墙,选择了金融体系的自我封闭管理,金融企业没有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因此逃过一劫。但这并不表示中国就可以洋洋自得。相反,金融危机是中国金融业的一个学习机会,中国的金融管理体制、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理念以及金融环境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要以此为契机,发现自身的优点,学习金融危机带来的经验教训,从金融制度和技术上进行变革。另一方面,基于国情的考虑,在中国现有的体制下如何做到市场更加开放、规则更加公平,同时保障中国的金融安全,逐步取得在世界金融体系的话语权,也就是说,中国的金融逻辑应该如何展开。张五常的《中国的经济制度》中提到,中国经济的县域经济竞争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尽管从西方的角度来讲,中国现在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的金融体系也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金融法律需要进一步完善。正是基于此,中国在不断推进市场化的进程中,需要加大金融体系的创新力度,加快金融规则的完善,建立一个真正公平的市场化体制。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各种体制性约束将不可避免,中国金融发展需要在制度约束的条件下展开,在约束的条件下寻找共识,达到最优的效率,不断改进,这是中国需要的务实的金融逻辑。

既然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避免,既然金融系统的能量足以撼动整个实体经济,就应该明白金融时代的已经到来,金融和新技术一道继续引领世界文明进步。中国的崛起需要一个更加强大的金融体系,需要一个足以与发达国家对话的金融体系,需要足以影响世界的产品创新和金融服务。中国的金融逻辑要在不断的体制约束中找到平衡点,同时推动体制的改进。国家层面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金融战略思维,培养具备世界眼光的银行家、投资家,培育本土的金融机构,发展多层次金融体系,鼓励民间金融。建立更加公平的游戏规则,让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利用金融分配财富,真正藏富于民。大社会中的个体,亦需具备感知金融大势的敏感。不论国家金融战略的层面,抑或是个人投资的层面,置身于金融市场中,需取道明势,洞悉金融背后真实的逻辑。

029
发言人:孙长清

观  点:大社会视野下的金融

现  场:《东莞时报》

时  间:2009-08-31

《金融的逻辑》作者陈志武系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中国金融博物馆首席顾问,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2006年,《华尔街电讯》将陈志武教授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2008年出版的中文著作《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非理性亢奋》成为当年度最具影响力的财经读物之一。其中《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荣获“2008和讯华文财经图书大奖”之“年度财经图书大奖”和“最佳原创学术类”大奖,并入选多家专业媒体评选的2008年度最值得珍藏图书。

“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反而不安”、“为什么‘养儿防老’不合理”、“为什么政府有钱不如民间富有”、“为什么最早征服美国大陆并从拉美掠夺了大量金银的西班牙后来没有成为西方、更没有成为世界的强盛国家呢”,这么多的为什么,将我们带入一个纷繁多变的金融世界里。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对投资者,对百姓生活都带来莫大冲击。投资市场瞬息万变,投资者信心屡屡受挫,与其稀里糊涂乱投资,不如静下心来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思绪,从一些书籍里寻找灵光。

眼前的这本《金融的逻辑》,无疑就是这样一本拨开云雾见真身,读后让人豁然开朗的书。它是作者继《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之后又一本力作。阅读中,我们会跟随他深入浅出的叙述,对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经济、文化能有更深刻认识。

与另一本比较流行的经济著作《货币战争》相比,《金融的逻辑》在内容、形式、品质上凸显了学术思考的价值。在金融对民主制度有没有免疫力问题上,两者观点不尽相同。在《货币战争》里,作者认为国际银行家们不只是操纵政治、制造战争,更频频制造金融危机,忽略了金融对普通人生活的改善,没有看到金融催生民主、自由的贡献和意义。而在本书里,作者认为负债累累的政府是一个权力难以扩张的政府。因为负债后,一方面政府就得面对债券市场,另一方面就得征税,就得面对纳税人。或许,负债、债券市场、征税、纳税人,这都是民主宪政的砖瓦。看来,金融不只是能帮助一个国家平摊一时的支付压力,还能促进制度的良性发展。此外,诸如次贷危机是否说明美国人对未来的透支能力已消耗殆尽;金融危机后,“寅吃卯粮”的借贷消费模式是否需要终结,以及金银货币是否意味着“实际拥有”,金银真的是“定海神针”的问题上,两者看法迥异。这为我们认识问题提供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方法。

作者善于从社会的角度理解金融、从金融的角度理解社会变迁,从中悟出文化是随着人类生存的需要而演变调整的。或者说,文化价值的目的第一是最大化人活下去的概率,第二是最大化个人的自由。原来计划经济时期只顾生产、不顾所产东西有没有人要或者有没有市场,那不是在创造价值,而是在摧毁价值。没有派上任何实际用场的一代代银河计算机,也是一堆废铁,是在摧毁价值。反观,即使一样东西没有花多少投资或者多少劳动时间,它的价值照样可以很高。最具体的例子是像百度、腾讯、无锡尚德这样的公司,这些公司都只有不到十年的历史,而且都是由几十人创办起来,也没有自己的高楼大厦(至少到几年前没有),但市值都是几十亿美元,不仅远高于其实际投入的资金和时间成本,而且比那些投资花费巨大、拥有众多厂房设备与高楼大厦、经营运作了几十年的武钢、一汽、二汽等,更值钱。

书中的一些观点比如“藏富于民”,更能激起老百姓的认同。作者认为民间富有是自由、民主、法治的基础。但政府太富有,会挑战民间的空间,挑战民主宪政与法治。“政府穷民间富”并不必然导致民主法治,但是国富民穷必然威胁民间权利。负债累累的政府是一个权力难以扩张的政府。对于此次危机,作者作了善意提醒,他说千万不要因为美国的金融创新带来的问题,就认为我们不放开金融创新的做法是对的。中国必须学会游泳,即使要交学费,也应该去学。而对我们历来有偏见的一些观点,书里也予以理清。 

陈志武观点/
由操纵货币来掠夺大众钱财不像直接征税那么一目了然,但它的缺点跟后者相似:给社会的短期冲击太大,极易导致动乱甚至起义,而且会从根本上破坏社会对政府的信心。选自《金融的逻辑》第六章)

坦率的讲,这些(中行、工行、中石化)国有企业的上市盛宴实在没什么令人激动的。这些上市故事本身更多反映的是中国股市乃至中国经济的畸形。本来,这种大公司的上市应该同时向我们带来许多传奇式的个人创业故事、个人或团队创新精神,带来一个个活生生的财富故事,以此通过媒体的放大效应激发整个中国社会的创新激情和创业文化。(选自《金融的逻辑》第十七章)

说出你的金融的逻辑
相关博文:
100个中国人的金融的逻辑系列(001-002)(003-004)(005-007)(008-009)
                              (018-019)   (020-021)  (022-023)   (024-025)
话题:



0

推荐

陈志武

陈志武

149篇文章 9年前更新

华人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曾获得过墨顿·米勒奖学金。湖南茶陵人。他的专业领域为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