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导读 
/当当网友:金融证券发展的好处是不至于穷时穷死,运来富死

/当当网友wangyin_xrbd@***.***:不认同陈对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批判依据

018

发言人:当当网友

观  点:金融证券发展的好处是不至于穷时穷死,运来富死

现  场:当当网

时  间:2009-08-28

 
金融的逻辑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就是讲清楚金融是什么。以往很多学者,很多经济专业的人,都讲不清楚金融是什么,至少不能向普通人讲清楚这个概念。按作者陈志武教授的说法,金融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按我的理解,金融交易是怎么回事呢,就比如逛店看上什么东西,身上没钱,可以先刷信用卡;比如年轻男女想买房,暂时攒的银子不够,可以先交首付,然后月供;比如年轻时每月交点保险,等老了没劳动能力了也可无后顾之忧;还比如企业资金不足,上市一招呼,就募集了不少。这真是好事情,未来的收入可以提前花,进而可以拓宽未来的发展空间。用陈教授的说法,金融证券发展的好处是帮助我们摊平一辈子的消费水平,不至于穷时穷死,运来富死。
 
019
发言人:当当网友wangyin_xrbd@***.***

观  点:不认同陈对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批判依据

现  场:当当读书

时  间:2010-06-12 

陈教授是中国(或华裔)金融学家中的翘楚,因此,其观点之鲜明、论证之严谨、行文之流畅自不用多说。因此,这本书从其质量本身是本好书。但是,个人不认同其观点,尤其是对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批判依据。

陈教授在这本书中所用的研究方法在大方向是属于比较制度经济学的范畴。在比较制度经济学中,制度的路径依赖性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两种制度体系如何去比较其优劣?个人认为不能简单地依靠现状的对比来得出。还必须考虑社会整体环境对制度选择的合理性。

书中认为经济意义是中国传统家族体系构建的基础。在最初相对落后的社会保障及经济水平下,唯有家族才能对个体提供一生的隐形保障契约。陈教授因此认为,在中国的家族关系中,经济意义会因此占据家族成员中的情感水平。中国家族成员的情感是因为经济关系而变成一种义务,这不如西方因单纯的情感关系而形成的自愿来得好。

事实上,陈教授上述观点的基础依据在于:中国传统家族的情感是依存于经济关系的,经济关系使成员必须将维系情感作为一项义务。

事实上,道德、情感和经济关系谁依赖于谁永远是一个鸡与蛋的问题,因此,其论证基础的暧昧不明就影响了其观点的说服力。个人认为,陈教授此书中类似的情况还不少,其症结均可归结为:他对中西制度差异的路径依赖性缺乏考证和论证,而是将目前双方在效果上的差距作为观点的起点予以展开和反推,这就导致他在观点论证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武断成分。

尽管如此,他对于以金融合同为基础的金融关系取代以隐形契约为主的金融关系将对一个社会的经济产生深刻变革的观点,我个人深感赞同。原因在于,中国改革不仅是经济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还改变了中国传统伦理的界限。

城市化或城镇化打破了家族在物理边界上对人情感和经济的限制,将人的情感交换与经济交换与整个社会相联系,这必将导致中国农村社会的解题和家族的结构。这点不仅对经济产生影响,更会对中国未来的伦理、道德、家庭框架产生根本性的变化。

可以想象的是,社会在结构、道德在变更,但我们要守住底线,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全球依据一套制度构建,更为合理和包容的方式是“君子和而不同”。在承认差异、分歧的前提下依然能够愉快地合作,这才是全球化的真谛。 

陈志武观点/“孝道”文化的终结和金融业的兴起 
一个国家的货币化能力或者说“钱”的多少是其制度资本的具体表现,它的“钱”能否成为“国际货币”也决定于其制度资本。没有哪个国家天生就掌握“国际货币”的发行权,而是哪个国家有着世人公认最可靠的制度,它的“钱”就值钱。(选自《金融的逻辑》第四章)

金融证券发展的好处是帮助我们摊平一辈子的消费水平,让我们不至于一会儿饿得要死、一会儿钱多得无处花。金融证券能提高我们整个人生的总体幸福水平,进而提高全社会的福利。选自《金融的逻辑》最后的话)

说出你的金融的逻辑
相关博文:
100个中国人的金融的逻辑系列(001-002)
话题:



0

推荐

陈志武

陈志武

149篇文章 9年前更新

华人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曾获得过墨顿·米勒奖学金。湖南茶陵人。他的专业领域为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

文章